艾灸,为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,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,熏烤人体穴位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一种***的调理方法。
起源历史
艾灸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证可考,但因其涉及火,所以可追溯到人类***开始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。
远古的先民便是运用火烧灼身体固定部位的方法治疗疾病,艾灸就此产生。
随后,经过不断的实践,人们最终挑选既易点燃又具有药理作用的艾草作为艾灸的主要材料,于是这种方法被称为艾灸。
古文中关于艾灸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,显而易见,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,可谓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。
功效作用
艾灸调理范围广且无毒副作用,是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,不仅能有效调理机体的生理功能,还可增强身体抵抗力,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。
再者,艾灸疗法简单易学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施灸取穴手法,自己在家也可施灸调理身体。
数千年来,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,积累了大量利用艾灸调理疾病的临床经验。
医圣李时珍便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及:“艾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”
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,内联脏腑,外布体表肌肉、骨骼等组织。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的局部温热性刺激,可以行气通络、温经散寒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。
人生而以赖阳气为根本,得其所则人寿,失其所则人夭。因艾叶本身具有纯阳的性质,再加上火本属阳,两阳相得益彰,可以起到益气温阳、扶阳固脱、升阳举陷的作用。
要知道,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,还有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,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保健方法。
不仅如此,艾灸还具有拔毒泄热、延年益寿、美容养颜等功效,深受古往今来民众的喜爱与推崇。
注意事项
艾灸疗法虽然简单易操作,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稍不加注意,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。
因此,在艾灸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艾灸是应选用优质艾条,若艾条质量较差、燃烧时温度较低,不仅起不到治疗目的,还会引起呼吸道或皮肤的过敏反应;
2、要注意艾灸的时间,建议一日一至两次艾灸即可,每次15分钟至20分钟,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烫伤皮肤,也不宜过短,以免影响疗效;
3、艾灸时的距离,距离不宜过近,以免烫伤,也不宜太远,以免温度达不到;
4、过度疲劳、大饿、过饱、醉酒、大汗,或妇女经期、孕期忌灸;
5、艾灸之后要注意保暖,不要马上洗澡、洗手、吹空调、吹风扇等,避免着凉;
6、艾灸之后要注意补水,需及时喝水;
7、艾灸之后不要过度进食,不要吃的太饱;
8、因用量多寡和个人体质有差异,使用后出现皮肤发红发痒,甚至水泡、灸疮等情况,均属正常现象。
艾灸是一种***自然疗法,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,所以说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。
如果说艾灸有副作用,主要是误判自己的体质,误选施灸的穴位,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不适。
温馨提示
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,千万不能急于求成,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,就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。
关注我们 健康享受幸福生活
您好,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!